長久以來,國人習慣于把孩子有沒有出息和家庭條件好不好聯(lián)系在一起,又因眾多寒窗苦讀的故事而做出了“豪門多逆子,寒門多才俊”的斷言,把優(yōu)越家庭的條件當成了孩子教育失敗的替罪羊。其實,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,只要引導得法,豪門一樣多才俊。就中考(微博)生而言,《瘦盡燈花又一宵:中考生現(xiàn)狀調(diào)查》一書中提到的唐寧等幾名中學生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開篇語
彈指一揮間,無數(shù)中考生又將迎來中考大關。或許,有人會認為將中考視為大關有點言過其實。但仔細想來,這并不是一個夸張的說法,因為中考的成敗不僅關系到孩子會上哪所高中,還會影響孩子對自我認知——考得好,不僅能上好高中,還能從根本樹立孩子的自信心,這對他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;考不好,除了會影響高中學校的選擇,還會讓他對自己的能力產(chǎn)生懷疑。所以,對每一個中考生家庭來說,中考都是一個大關,是一場艱苦的“戰(zhàn)役”,學生苦讀、老師苦教、家長苦陪的“三苦精神”必然貫穿其中。
《瘦盡燈花又一宵:中考生現(xiàn)狀調(diào)查》是蘭州一位資深媒體工作者所著,而作者本身也曾是一名中考生的家長。該書以生動鮮活的筆觸,還原了蘭州市一所重點中學重點班級的初中生活,力求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探究初中教育的成功之道。
這65名孩子自然是同齡人眼中的成功人士,也是令許多家長羨慕的好孩子。在翻看《瘦盡燈花又一宵:中考生現(xiàn)狀調(diào)查》時,讓大多數(shù)家長感興趣的是: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學的,怎么會這么優(yōu)秀?而大多數(shù)孩子感興趣的是:人家的父母是怎樣對待孩子的,怎么會讓孩子如此好學?對于這樣的問題,作者在書中雖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,但卻用真實的記錄道出了他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。其意,即是為孩子們樹立榜樣,也是為家長們提供借鑒。因為,事實勝于雄辯,而說教會讓人反感。
這本書選擇了這樣一群頗具代表意味和啟迪意義的中考生。這65個青春融匯而成的田野,真正描繪出了一個季節(jié),展露了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。當你靜心去品讀這群長勢喜人的少男少女,你定會受到感染,從中分享到成長的喜樂,分享到漫長人生旅途中最珍貴的果實。
現(xiàn)在,不少家長很多時候不了解自己的孩子,缺乏平等的交流,缺少內(nèi)在的溝通,多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腹,多以成人之愿織孩子之夢。揠苗助長者,多矣;越俎代庖者,眾矣;一廂情愿者,廣矣;手足無措者,難心矣;好高騖遠者,滿目矣;放任自流者,無奈矣……不少成年人想通過自己的孩子,奢望實現(xiàn)他們的白日夢。長此而往,孩子的內(nèi)心世界被關閉了,情感生活被誤解了,人生理想被掐滅了,青春活力被拘囿了……這是誰的錯?正如幾米的故事所講錯全是大人的錯。“唉”,面對那些無法燃燒激情與理想、朝氣與活力的青春,誰在嘆息?又該誰來負責?
為了能給現(xiàn)在的初中生和眾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,本報將從《瘦盡燈花又一宵》一書中精選系列故事,和作者鄭啟鴻、家長、學生、教育專家一起探討蘭州市中考生的現(xiàn)狀。
唐寧:現(xiàn)代豪宅里的青磚綠瓦
唐寧,一個經(jīng)?既昙壍谝坏呐,中考后被選拔去了新加坡。唐寧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,為女兒提供了極為優(yōu)越的物質(zhì)條件。因為家境富裕,小小年紀的唐寧有了豐富的游歷,不僅隨父母到過香港、澳門和美國的好萊塢、白宮等地,還曾獨自前往美國用英語和當?shù)厝藢υ捊涣鳌?/p>
作者鄭啟鴻在書中這樣寫道:“她比同齡人更成熟和大氣。比如通常女生,跟你說話臉上常帶一絲小小怯意,這種怯意帶給人的感覺是真實和稚嫩。而唐寧與我對話,眼神中的那絲小小怯意,帶給我的卻是靈動與清純,有點類似現(xiàn)代豪宅里的青磚綠瓦。唐寧家住的是復式樓,她的起居都在樓上,在去她家采訪時,唐寧就像踏著落葉輕飄的香階,款款而下,一副古典女子百轉柔腸的模樣……”
與作者觀感不同,同學們眼中的唐寧異常強悍,總是力爭第一。對此,據(jù)唐寧爸爸說,她從小學開始,每次考試幾乎都是班上第一,而初中時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第一。此外,唐寧還很愛看課外書,用其父的話說:“她看的書,比自家?guī)状丝吹亩级唷?rdquo;
作者:沃土奇葩需正確引導
作者鄭啟鴻認為,唐寧的優(yōu)秀與家庭條件的優(yōu)越?jīng)]有必然聯(lián)系。古人說,處沃土則逸,處瘠土則勞。家庭條件好,人難免就嬌生慣養(yǎng),時間一長,散漫、懈怠一堆毛病就接踵而至。而家庭條件差,自然就活得辛苦,但卻未必沒有出息。
那么沃土如何才能出奇葩呢?在鄭啟鴻看來,最主要還在于那位耕耘出這片沃土的人,如何讓這片沃土有利于種子,便成了關鍵。具體怎樣做?前人也早有明示。人是什么?相對于大自然,何其渺小,這便如同“戔”,小小的“戔”,在它旁邊加一“金”,這便成了“錢”。但怎樣加,使“戔”變富,這有學問,唐寧的爸爸,給自己的女兒,在其旁邊加的是一“足”,這便成了“踐”,踐者,履也,于是唐寧就變得知書識理,初現(xiàn)大家閨秀之氣。
然而有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,在采訪調(diào)查中,鄭啟鴻就遇到這樣一位有錢的母親,兒子起床,幫他穿衣,兒子上學放學,開車接送,兒子在學校不守紀律受老師批評,為他撐腰打氣“沒事,我的錢夠你花三輩子。”這樣的母親,因為心疼兒子,她給自己的兒子,就在其旁邊加了一寶貝的“貝”字,可結果怎樣呢?同學們毫不客氣地送了他一個字“賤”!
家長:拿什么來愛你,我的孩子
“真不知道人家怎么能教出這么優(yōu)秀的孩子?”看罷唐寧的故事,家境同樣優(yōu)越的殷先生發(fā)出了無奈的感嘆。殷先生和妻子都是公司的高管,家庭狀況不錯,他告訴記者,自從孩子上了初三,他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就由之前的苦悶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。
殷先生說,兒子冉冉的學習成績一直不是很理想。但現(xiàn)在是初三,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,他抱著臨陣磨槍不亮也光的想法希望兒子能將精力都放在學習上。為此,夫妻倆幾乎對兒子有求必應,全方位滿足兒子的物質(zhì)。可事與愿違,不管他們怎么著急上火,兒子都還是一副吊兒郎當?shù)臉幼。殷先生怎么也想不通,自己已?jīng)盡最大能力給兒子創(chuàng)造優(yōu)越條件,可為什么他就是不爭氣。
束手無策的殷先生苦惱地說:“我怕他以后沒有謀生的本事,更怕他沒有追求沒有事業(yè)不斷墮落……”
對于父親的做法和苦惱,兒子冉冉有自己的看法:“我爸老是說好好學習就給我什么什么的。說實話,給我買的時候我確實覺得挺高興的。可是后來我發(fā)現(xiàn),只要我沒達到我爸的要求,他就開始放狠話,說以后休想再向他要什么。這就好像是說,學習好爸爸就愛我,學習差爸爸的愛就會“縮水”。”
冉冉認為,爸爸所謂的物質(zhì)獎勵是一種變相的“威脅”。
專家:孩子不愛學習是家長“慣”的
有20年教齡的陳老師認為,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孩子是否優(yōu)秀是沒有一定的關聯(lián)的。如果說細究之間的關聯(lián),那就是好的物質(zhì)條件后隱藏的往往是高素質(zhì)的家長和成熟的教育方式。從我個人的經(jīng)驗而言,基本90%的家長在和孩子產(chǎn)生分歧和障礙的時候都是寄希望于老師去教育孩子,可實際上,孩子好的學習習慣是要靠家長給孩子從小養(yǎng)成的。如果家長善于正面引導,那么好的經(jīng)濟條件當然會成為不錯的助力。
蘭州三愛堂醫(yī)院心理醫(yī)生許宏冰認為,“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能動原因,不愛學習的孩子是家長培養(yǎng)出來的。”從學習的主動性方面來講,人類天生就有求知欲,孩子的天性中都是愛學習的。甚至可以說教育是無用的,教育是助推而不是根本。很多家長都有不當?shù)墓芙谭绞,特別好的孩子基本都不是管教出來的,而是引導出來的。一些家長哪怕看到孩子主動學習也會出言冷嘲熱諷,語言的暴力一樣可能抹殺孩子學習的能動性。孩子的興趣點往往就是教育的支點,家長要根據(jù)這個支點,去發(fā)揮孩子的優(yōu)勢,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會很自覺地去研究,從不覺得苦、累,而且收獲也會很大。
編輯者:煙臺家教中心(http://txyshb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