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的成功學家們往往宣揚這樣的觀點——問題即機遇,所以我們需要問題。引申開來可能就是說,我們需要接連不斷地遭遇麻煩,因為麻煩能成就我們。但就現(xiàn)實而言,很遺憾,上帝沒有為每個人都編撰跌宕起伏如好萊塢劇情的人生,況且大部分朋友不是忍者,也不會立志成為出色的苦行僧,我們需要的僅僅是在問題面前開動腦筋,塑造良好的心態(tài),以及挖掘出積極完善的應(yīng)對能力。
當今時代的發(fā)展,決定了我們不能再單純地以儒家號召的冷靜、平和來應(yīng)對問題,我們更需要智慧,需要利用阻力,需要“隨機應(yīng)變”地鉆進一個又一個機會的縫隙。
清朝末期,上海閘北有一家梨膏店,生意做得很大,店門口掛著“天知道”3個大字的牌匾。“天知道”梨膏店的對面是一家姓于的水果店,這梨膏店的發(fā)跡就是因為這家水果店。
光緒八年,于家水果店從山東萊陽運到上海閘北50簍梨,因為路途遙遠,梨皮被顛破,經(jīng)雨一淋,運到目的地就開始爛了,不管怎樣晾、曬和削皮,還是賣不出去。
對門有個小店,里面住著夫妻二人,正沒糧食吃,見于家扔掉了許多爛梨,就拾了回去。削去皮,挖掉爛眼,一吃,居然還很甜。于是夫妻倆把削好的碎梨片切細,一枚銅錢5塊,生意很是興隆。夫妻倆就又到于家水果店買下了一簍簍的爛梨。反正梨爛了也不值錢,于家樂得其所,把梨一股腦的都賤賣給他們。買的多了,這對夫妻就將梨削好放進大缸里用糖腌起來,誰料味道極好,一上市賣得更火了。夫妻倆到處收購爛梨,削去皮放進鍋里熬成梨汁,制成膏糖。這梨膏竟一下子成了南方的名產(chǎn)。
第二年,朝廷的欽差大臣到上海閘北區(qū)出巡,買了梨膏糖一嘗,又甜又酸,非常好吃,于是將糖帶回北京獻給了慈禧太后。太后品嘗了梨膏糖后大加贊賞,傳旨叫夫妻倆進貢梨膏糖,這一下夫妻倆生意做大了,正式開了梨膏店。
于家水果店老板暗自打探,得知這些梨膏糖是爛梨制成的,他既眼紅,又嫉妒,更怕得罪皇上,就在夜里寫了“天知道”3個字,貼在了梨膏店的大門上。第二天,這夫妻倆一看“天知道”3個字,愣了一會兒,明白是有人搗亂。男老板哈哈大笑,說:“正想起個字號,今天就有人寫了送上門。我家店里的梨膏糖連皇上都吃過,他是當今天子,自然是‘天知道’。我就用這3個字當招牌!”他把招牌寫得特別大,來看的人一問,知道皇上、太后都愛吃梨膏糖,這生意就更好了。
罵人不成,字也被人家利用,于家水果店的老板更加生氣了。他又在梨膏店的墻上畫了一只烏龜,把頭縮進殼里,旁邊還寫著:“不知羞恥”。待梨膏店夫妻倆一看,又是一愣,接著同時說:“咱們用烏龜當商標。梨膏糖止咳、延年益壽,龜也是長壽的。”從此,這個商標就成了上海的馳名商標。
何謂聰明?能把每一次挫折和暗算當做機遇,趨利避害,即使別人把你踩在腳下,也能趁人抬腳的空,抓著人家的鞋帶站起來,這就是極為實用的聰明,并且是大聰明,一等的聰明。
本篇文章來源于 www.hdz8.cn[好讀者吧--讀者文摘愛好者的精典網(wǎng)站].源網(wǎng)址是:http://www.hdz8.cn/Html/?5129.html
編輯者:煙臺家教中心(http://txyshb.com)